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发展,新作家具冒充古旧的家具的现象频现。部分家具作旧程度很高,达到了以新充旧,难以识别判定的地步。让古旧家具收藏者蒙受巨大损失,给古旧家具收藏带来负面影响,提供的作旧家具,易误导传统家具的研究对象,使研究走入歧路。传统家具鉴定已经不仅仅是专业古旧家具研究人士的需要,同时也是众多古旧家具收藏者和爱好者的迫切需求。
传统家具鉴定可分为确认性鉴定及否定性鉴定。确认性鉴定需要综合多方因素,最后确定所鉴定对象为古旧家具。这种鉴定比较综合、专业且较困难的,需要一丝不苟,面面俱到,找不到一丝破绽方可认定。而否定性鉴定,就是要捕捉家具上的瑕疵,找出那些现在仿制的特征,只要看出任何破绽或现在制作的特征,就可得出结论,判定为仿旧家具。
木材作为古典家具的主要用材,传统家具鉴定首先通过观察木材,从木材构造或性质上来鉴定家具。本文仅从木材干缩特征在家具中的表现,结合家具的框架结构,为古旧家具的否定性鉴定提供一种方法,且此法在实践中经过多次验证,证明是可靠有效的。
1、木材干缩的特性
木材含水率从高到低下降,当水分降至低于纤维饱和点(含水率一般在23~33%之间,平均取30%)时,随着木材细胞壁中吸着水的排出,木材的尺寸缩短,体积也相应减小,这种现象称为木材干缩(即变干的过程收缩)。
木材的干缩以干缩率表示,将所有吸着水完全排出所产生的木材干缩率称为全干缩率,木材的干缩率在三个方向不同,木材顺纹理方向(即纵向)的全干缩率仅为0.1~0.37%,而横纹的径向约为3~6%,弦向则为6~12%。木材的横向干缩远大于纵向干缩;弦向干缩大于径向干缩,弦向全干缩率约为径向的两倍。木材干缩的方向性,特别是纵向与横向的差别,在家具板材中也能得到体现。
木材的干缩与各地区的平衡含水率密切相关,各地区平衡含水率季节及气候等因素而变化,约在7~18%之间(例如,广州地区年平均的平衡含水率为15.1%,北京地区为11.4%)。家具制作时,木材的含水率理论上应与家具使用目的地平衡含水率相一致或略低1~4个百分点(考虑吸湿滞后现象),家具在这样的环境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干缩。而在现代高档古典家具制作过程中,由于厂家过于追求生产效率,加快资金周转,用材未经烘干或烘干后,家具用材不均匀或整体含水率仍高于使用目的地平衡含水率。使用一段时间后,木材内部水分蒸发,与使用地区的平衡含水率达成一致。由于木材内部的水分散失,造成体积的缩小,也就产生了木材干缩现象。
2、干缩性质在家具中的表现
红木家具上,有时出现“露白”现象。“露白”实际就是木材干缩特征在实木家具上的具体表现。家具制作完成之后,由于木材含水率较高,尚未达到平衡,产生干缩,而使原本伸入榫槽内部的部分榫头脱出,榫头脱出的部分未经过油漆或表面处理,故与油漆部分形成了明显的分界。如图1所示,木材的横向干缩远大于纵向干缩。在家具部件的横向尺寸上,收缩最大,常明显可见干缩留下的痕迹;板材越宽,干缩量越大,累积效果越明显,露白越严重。图2,为红色阴影部分反映木材干缩的位置及特征的示意图,但不体现木材干缩尺寸与原桌尺寸的比例关系(注:示意图仅反映木材干缩的位置与特征,不反映精确的干缩值与原材线尺寸的比例关系,下同)。
图1木材干缩形成的收缩缝
图2某长桌桌面的纵向与横向“露白”
图3圆桌桌面的“露白”
弧形榫(如圆桌或半桌)与直榫的“露白”略有不同,但木材仍然遵循横向干缩大于纵向干缩,弦向干缩大于径向干缩的原则。图3中,A、B为干缩前后的示意图,干缩前弧形榫的水沟槽宽度各部位一致;干缩后水沟槽呈月牙状,面板木材纵向上的水沟槽宽度几乎没有变化,面板木材横向上的水沟槽宽度因收缩增加最大。木材干缩过后的圆桌面板略呈椭圆形。图3B中的红色阴影部分即表示“露白”部分。
图4木材干缩痕迹形成位置侧剖图
干缩痕迹有主要两种表现形式,如图4所示,第一种情况,图A,木材干缩后,面板与边抹间的缝隙变宽,但可能会与结构松动所形成的痕迹类似,相对较难判断;第二种情况,为水沟槽结构,即:家具面板与边抹攒合时,面板与边抹间特意留出一条约几毫米宽的凹槽。它的作用是避免面板伸缩开裂,因此也有人称之为“膨胀缝”。这样的凹槽虽然可以防止面板开裂,使结构稳定,但是,同样因为面板榫头向有悖于边抹榫眼的方向干缩,漏出没有油漆的部分,留下了痕迹。图B中的阴影部分,a中原先藏在边抹榫眼内部,由于面板木材的干缩,b中阴影部分露在了水沟槽的位置,留下干缩痕迹。如果伸入榫槽中的榫肩较短,收缩后榫肩会脱出榫槽,产生惯穿缝。因为干缩现象总是会发生,干缩痕迹也很难避免,这就给家具鉴定提供了观察特征。
图5家具中的攒边打槽装板结构
3、各种家具中干缩痕迹位置的分析
通过之前的分析,也就不难看出,木材干缩痕迹主要出现在攒边打槽装板的结构当中,如图5所示。攒边打槽装板结构,在实木家具中是常见的。这种结构用薄板替代厚板,节约材料,但同样起到支撑作用,且结构稳定、牢固。攒入边抹的装板隐藏了其断面,仅露出纵切面,突出了攒板的美丽木纹。
攒边打槽装板结构在各类家具中均有运用。比如,椅凳面、桌案面、柜门、以及不同部位上使用的绦环板等等。这种结构出现的部位,正是新作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如图6箭头所示位置。
图6新做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1
图6新做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2
图6新做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3
图6新做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4
图6新做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5
图6新做的作旧家具可能出现“露白”的部位6
4、新作家具和旧作家具的区别
古代宫廷家具所使用的木材,在制作之前已充分备料,储藏足够长时间,含水率达到平衡。家具制作完成后,避免了露白现象的产生。即使古旧家具在制作前木材水分较高,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干缩露白痕迹。但家具长期使用后,经过日常擦拭,干缩痕迹早已磨损殆尽,而不可能至今仍可观察到。
现代家具制造商主观上有的急功近利,为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生产过程中木材即购即用,没有足够的在大气中自然干燥的时间,木材的水分仍较高就直接使用。高档古典家具用材木材密度大,干缩变形也大,干燥质量较难控制,为获得较高的干燥质量,需较长的干燥时间,有的生产商对木材平衡含水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木材水分,考虑到生产周期,家具用材即使干燥后,木材表面的含水率可能已满足使用要求,而内部仍高于平衡含水率,存在含水率不均匀。这样的木材制成家具后,经一段时间的使用,木材内部水分蒸发,使尺寸缩小,在家具上出现干缩痕迹——“露白”。
5、结论
根据木材干缩性质,只要古典红木家具的攒边打槽装板结构中出现干缩痕迹,就能确定此件家具为新作家具。这一特征为古旧家具的否定性鉴宝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徐永吉,木材学,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学教研室,2000.1
[2]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2007.1
[3]胡德生,明清家具鉴藏,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1
[4]读书时代收藏馆,中国古家具收藏鉴赏百问百答,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
电脑版 | 触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