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贴面加工工艺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8/7/3 14:41:00  中国木材网  阅读:15184

  贴面装饰是板式家具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艺,用贴面材料装饰家具表面,遮盖材面的缺陷,提高基材表面耐磨性、耐热性、耐水性和耐腐蚀性等,同时可以改善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生产方式不同,在贴面装饰加工中和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就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贴面装饰质量要求

  薄木和其他材料贴面不允许有脱胶和鼓泡不允许有明显透胶,贴面的拼贴应严密、平整、纹理应相似,不应有凹陷、麻点、裂痕、划伤、崩角和刃口。在国家标准中对家具的贴面提出了要求:企业应严格按国家标准要求组织生产,通常企业内部标准严于国家标准。

  2 贴面加工工艺

  在贴饰面材料前,对素板进行定厚砂光或表面砂光,使厚度和表面粗糙度符合贴面质量要求;在砂光的素板表面进行单面涂胶或双面涂胶;然后在涂胶的表面上铺上装饰材料,冷压机上或热压机加压固化,使饰面材料与基材紧紧粘贴在一起;最后对贴好面的板材进行修边处理,完成了贴面工作。

  薄木贴面用常用干贴工艺。干贴工艺是指,先将胶粘剂涂在基材上,待其固化后,再按设计图案将薄木拼贴上去。也可采用湿贴工艺。湿贴工艺是指薄木不经过干燥处理(含水率在30以上)而直接胶贴在基材上的工艺,在基材表面涂胶,用剪切拼缝好的薄木组坯在其上,放在冷压或热压机上胶压,胶压后检查薄木胶贴质量并作相应处理,最后板材边部修整,砂光。

  3 贴面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不论是薄木贴面还是装饰纸贴面在工艺加工中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0 基材

  基材表面光滑平整度、内表面结合强度、厚度均匀程度都影响着贴面质量。

  3.1.1 基材表面质量

  板式家具所用的人造板基材,外观质量,理化性能须符合最新国家标准。基材的表面常有小面积的胶斑、石蜡斑、油污等杂质,影响了胶粘剂的渗透,使材料不能很好的胶合,出现脱胶鼓泡等问题。

  3.1.2 基材厚度偏差

  人造板材国家标准规定其厚度偏差在±0.2㎜之内。笔者对某一品牌的E1级板材进行了厚度测试,发现有近10的板材其厚度偏差超出国家标准。这对于比较薄的饰面材料来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

  3.2 饰面材料

  浸渍纸过干会引起白斑;浸渍纸厚度不均会产生变色。薄木厚度太薄、材性构造造成导管太大以及含水率过高会产生胶贴表面透胶;薄木含水率大,会使薄??? 木拼缝处出现黑胶缝、离缝或搭接;有时会使整个板面翘曲变形。薄木厚度太薄会使板面透底色。

  3.2.1 装饰材料含水率

  含水率是影响贴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影响着贴面时所用胶粘剂粘度,影响着胶粘剂的浸润性,同时影响着装饰材料的表观物理性能。薄木是一种具有珍贵树种特色的木质薄型饰面材料,通常其含水率应在8~15,如果薄木的含水率低时,其传热慢,易破碎。但薄木的含水率也不能过高,薄木含水率大,干燥收缩产生板面翘曲变形。装饰纸含水率也一样影响着贴面质量,通常将加工好的纸张保存在温度为25℃,湿度为55~65的环境下,如果装饰纸过干会出现白班,过潮会出现皱纹。

  3.2.2 装饰材料厚度

  薄木通常其厚度范围为0.3㎜~1.5㎜,基材板面平整时,薄木的厚度可小些;不平整时,厚度较大。通常在家具公司使用的薄木厚度范围为0.4㎜~0.6㎜左右,既能满足贴面工艺要求,又能满足实木感的装饰要求,薄木厚度太薄,如导管较大,会造成透胶透底色等现象。所用装饰纸也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否则也会出现透底,如果厚度不均,还会出现变色。

  3.3.0 贴面工艺

  贴面工艺包括贴面中的工艺方法,标准化操作,加工条件等内容,是保证贴面质量的关键环节。

  3.3.1 工艺方法

  对素板进行定厚砂光是保证板材厚度均匀,提高板面质量的重要过程,操作不好或减少这道工序,将会引起贴面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后期工序中无法补救。涂胶工序是将一定量胶均匀涂布于基材表面。胶量过多会使胶层变硬、变脆;胶量过少或涂胶不均会产生局部缺胶,导致鼓泡;配坯时表背面胶贴饰面材料需对称,否则会引起基材表面受力不均,导致板材翘曲。

  3.3.2 加工条件

  在贴面过程中要保证良好的加工条件,如清洁的环境、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及压力。在涂胶前,要保证板面清洁,涂胶后,要防止尘埃颗粒落在板面上,否则,板面会有颗粒状突起。

  3.3.3 标准化操作

  贴面加工中要严格按照工艺标准进行操作。特别是基材涂胶的工序,先将胶粘剂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后,搅拌均匀,再用特制的容器加入涂胶机中。在实际操作中,工人会直接将胶粘剂的主剂加入胶辊中,再加入木素粉等改性材料,在涂胶机上进行搅拌。这就会产生,一方面胶粘剂搅拌不均匀,出现大的颗粒;另一方面会损坏涂胶机;涂胶后出现局部缺胶,颗粒状突起等缺陷。

  4 解决贴面质量的措施及方法

  4.1 饰贴透胶或裂纹的处理

  饰贴表面有透胶或裂纹时,增加薄木的厚度或者在薄木与基材间夹一层纸进行缓冲,同时薄木的含水率不宜过高。另外适当降低热压温度和压力,热压后,将板材面对着面堆放,减少水分蒸发。调整胶粘剂的粘度和涂胶量,适当增加胶粘剂固体含量配比。

  4.2 饰贴表面油脂或色斑及透底色的处理

  饰贴表面被油类、脂类、蜡类污染时,可用有机溶剂溶解擦除,常用溶剂有酒精、乙醚、苯和丙酮等,也可先用弱碱性的1氢氧化钠或碳酸氢钠擦洗,再用清水擦除。饰贴表面的色斑,大部分是木材中的单宁、色素与铁离子形成的污染,可用双氧水或5的草酸擦除。板面透底色时,用稍厚的薄木或用与薄木同色的纸先贴在基材上,然后再薄木饰贴。另先对基材着色处理,再贴薄木法,对基材着色,用涂料涂饰的方法直接对基材着色,或者将少量着色剂加入胶粘剂中,在涂胶的同时,进行着色。

  4.3 小面积出现鼓泡、脱胶

  应先对脱胶或鼓泡处予以放气,再胶合处理。用锋利切刀顺木纹方向划破鼓泡处薄木进行放气,用粗头注射器将强力胶注入鼓泡内,然后用熨斗压平。对稍大一点的鼓泡,用锋利刀片顺木纹方向倾斜角度将鼓泡处薄木切除、刮净残胶,选择相近薄木修剪成所需大小,用强力胶重新胶贴,但需注意的是,薄木的边缘也切削成斜面,以保证修补的薄木与原来的饰面薄木坡面接触,不留接缝痕迹,表面光滑平整。

  4.4 大面积鼓泡、脱胶的处理

  当出现大面积鼓泡、脱胶时,且工件的数量较多时,仅采用修复的手段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需查询原因,再分析讨论,寻找对应的措施。

  首先将贴面材料从基材表面撕揭开,观察鼓泡处的贴面材料、基材和胶粘剂的粘接情况。如果基材表面几乎没有胶粘剂留下,说明基材与所用的胶粘剂不配,可以调换或改性胶粘剂,也可以改用质量好的人造板,或对基材表面砂磨加工,使其获得更好的表面质量,进而改善表面胶合强度。如果撕开的饰面材料上沾有许多基材碎屑,说明基材的内结合强度不满足胶贴饰面材料的强度要求,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选用符合E1或E0级的基材。但是,由于工期紧以及现有的原料不能浪费等,不可能更换胶粘剂或基材,下面是利用现有的物料,从工艺上解决的方法。

    对基材表面进行处理的工艺:对解决贴面结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将基材表面砂光并清洁表面,喷涂低固含量低粘度的(8~10s左右)的封闭底漆,基材处理过程是,由于其干燥速度快,不宜厚涂,一般喷一遍,每次涂饰量为60~90g/㎡,涂后待完全干燥,适量砂磨后就能涂胶贴饰面材料了。封闭底漆粘度、渗透性好,能渗透到基材深处成膜,起到封闭作用,阻止基材的吸湿散湿,同时又起着粘和基材碎屑的功能,增强了基材表面内结合强度。但是要考虑到,所用封闭底漆与所用胶粘剂、面漆涂料的匹配性。 “底得宝”底漆封闭效果很好。总之,喷涂封闭底漆是解决基材表面内结合强度不足或表面疏松的良好措施。

  4.5 胶贴表面出现凹凸不平

  严重时可将薄木刨掉,修整部件表面。主要原因是基材的厚度偏差较大,通过定原砂光使其厚度偏差减小,变化曲线平稳,基本就能满足贴面工艺要求。另外素面人造板表面含蜡质成分较高,会阻碍胶液的浸润,使胶合强度下降。

相关木业资讯

电脑版 | 触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