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在《生物保护》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使用明确的空间框架来确定大湄公河次区域(包括柬埔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 越南)红木的生存状况。
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三种极具价值的亚洲紫檀 (Dalbergia spp.) 树种——交趾黄檀(Siamese rosewood,俗称大红酸枝)、刀状黑黄檀(Burma blackwood,俗称黑酸枝,)和缅甸酸枝(Burmese rosewood,俗称白酸枝)——并发现所有这些树种在其75%的原生区域中至少面临五种威胁中的一种威胁 :过度开发、过度放牧、火灾、栖息地转变和气候变化。
遗传多样性的持续下降降低了这些树木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适应和生存的能力,缩小了恢复因人类活动而高度分散的生产性种群的机会之窗。
根据联合国数据,红木是非法植物贸易中最赚钱的形式,其贸易价值超过了象牙。
他们因农业扩张而非法采伐和砍伐森林所面临的风险因气候变化和森林火灾等其他人为威胁而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概述这些物种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并评估当前保护措施的差距,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可以补充实地研究的空间框架。
“空间方法作为实地研究的补充方法,有助于缩小后续调查的目标区域,并使物种多样性高且保护资源有限的热带地区受益,”国际生物多样性联盟和 CIAT 的研究员 Riina Jalonena 解释道。
分析显示,大湄公河地区的所有三种红木都处于危险之中,特别是来自过度开发、栖息地转变和火灾。
不幸的是,只有一小部分红木种群分布在保护区内,而其余种群分布在不受政府机构监管的地区,数量正在减少。
然而,由于进入受限和环境迅速变化,即使来自保护区的物种也无法保证生存。
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和恢复行动来拯救这些极具价值和濒临灭绝的树种。 科学家们希望,通过以他们提供的行动图为指导的区域倡议,将有可能动员跨国合作来保护这些重要资源及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系统。
电脑版 | 触屏版